四川资阳市地处四川盆地中部,被誉为“成渝之心、巴蜀门户”,是成渝“双核”轴线上的临空新城。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资阳市分行深入贯彻落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工作要求,紧抓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机遇,引领金融资源精准滴灌资阳绿色产业发展,推动绿色贷款近3年年均增速高达56.52%,增速居全省前列。
立柱架梁,“碳”寻新机制。为落实上级行提出的建设森林“四库”工作要求,中国人民银行资阳市分行成立融资服务专班,深度融入资阳生态建设蓝图,针对乐至县万亩储备林建设需求,指导农发行资阳分行量身定制“生态建设+设施升级+产业发展”一体化融资方案,推动18.5亿元项目贷款落地,助力资阳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动能。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资阳市分行着力构建“金融+生态”可持续发展机制,通过调研、论证,与相关部门相继推动出台了《美丽资阳建设规划(2024—2035年)》《资阳市碳达峰实施方案》《资阳市绿色金融发展实施意见》等政策机制,助力“成渝门户临空城,蜀中美丽新资阳”目标建设。
巧用工具,“碳”寻新路径。川投(安岳)新能源有限公司是四川省首批新型储能示范项目,也是资阳运用碳减排支持工具提供信贷支持的首户新能源企业,该项目充放电效率高达92%,循环寿命超6000次,一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54万吨,相当于再造74万棵成年树木。中国人民银行资阳市分行充分发挥碳减排支持工具以及“川碳快贴”“绿金贷”等货币政策工具投向引导作用,探索建立“政策工具+绿色信贷”服务实体经济的新路径,精准支持绿色能源企业的发展。同时,为确保政策效应能直达实体,中国人民银行资阳市分行不断创新政策宣导形式,通过新媒体编辑长图海报、一对一入企讲解、组织专题培训会等方式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截至3月末,当地运用碳减排支持工具向绿色企业发放贷款2.67亿元,带动年度碳减排量2.89万吨;运用“川碳快贴”对绿色企业票据再贴现2.77亿元,带动年度减碳量1.52万吨。
产融共舞,“碳”寻新模式。安岳县永清镇的垃圾焚烧厂通过改造后,变成绿树掩映、清水潺潺的环保电厂,而这一转型的背后,是中国人民银行资阳市分行“绿色金融杠杆+产业协同核心”的具体实践。在了解到安岳县生活垃圾环保发电项目有融资需求后,中国人民银行资阳市分行多次组织召开银政企对接会,针对性制定绿色金融配套融资方案,及时为环保发电项目提供了4.98亿元授信支持。该项目预计可日均处理生活垃圾800吨,实现年发电量1.12亿度,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资阳市分行围绕资阳低碳产业园与零碳工厂建设,聚焦13大重点领域,推动印发“两新”金融保障方案,创新设立绿色发展专项产业基金,并通过配套产业贴息政策,打造了资阳首个绿色低碳智能化现代综合物流园。截至5月末,全市清洁能源产业贷款余额15.2亿元、污染治理领域贷款余额11.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