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宁夏宝丰昱能科技有限公司100GWh电池及储能集装系统示范项目正式启动建设。项目建成后,将吸引更多上下游企业落户银川,推动做优做精新型储能高端制造业全产业链。
8月7日,银川市政府与宁夏宝丰集团有限公司、东方曼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东方曼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拟整体迁建至苏银产业园,该项目落地将填补宁夏新能源汽车制造产业空白。
……
今年,我市招商引资工作捷报频传,一个又一个优强企业的入驻,投资者纷至沓来,处处涌现出开放、开发,创业、兴业的热潮。
体制机制有保障 打出招商组合拳
入冬以来,气温逐渐降低,但银川大地,一个个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一条条生产线上机器轰鸣……处处是一派招商引资带来的欣欣向荣景象。
今年,我市启动“招商引资攻坚年”活动,印发了《银川市2022年“招商引资攻坚年”活动实施方案》,进一步加强产业招商引资,扩大项目有效投资,提高招商引资质效。
进一步聚焦自治区“六新六特六优”产业和银川市“三新”产业,围绕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重点地区、重大活动、重要企业开展专题招商、以商招商、专业化招商,对接落地一批创新能力强、科技含量高、投资规模大、产业层次高、带动示范强的领军企业、重大项目,确保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增长10%以上,每个产业引进龙头企业2个以上,全市实施500强企业项目3个以上,新引进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投资项目20个以上,全市新签约产业项目100个以上,签约项目履约率达到70%以上。
实施招商引资谋划提升,产业链招商,招商引资项目加速落地,招商朋友圈扩容升级,改进作风提升招商质效5大专项攻坚行动,全面提升招商引资质效,为促进银川经济高质量发展,增强内生动力、创新活力。
成立市“招商引资攻坚年”活动领导小组,建立攻坚行动任务推进台账,压茬推进各项任务落实;建立重大项目调度协调和日常工作提示机制,切实保障项目快速落地;建立督查考核机制,以项目督查促攻坚任务落实,确保引进落地招商项目数量和质量稳步提升。
今年1月~10月,全市实施招商引资项目608个,同比增长19.6%,完成自治区下达目标任务的93.5%。
主动作为齐发力扩大招商“朋友圈”
今年8月,我市先后在北京、青岛、烟台举办了3场投资推介洽谈会。洽谈会期间,全国各地近300家企业、商(协)会参加,亮出了“投资在银川、置业在银川、宜居在银川”的亮丽名片。
通过一场场推介洽谈会,银川的招商引资“朋友圈”不断扩大。各县(市)区、园区也纷纷找到“友好合作伙伴”,与50余家参会企业对接洽谈,达成15项合作意向,与意向企业签订了宁夏化工物流产业园等4个项目,签约金额27.7亿元……
“此次集中开展专题招商,我们采取‘走出去’的方式,对银川市及各县(市)区、园区投资环境、重点产业、要素成本、营商环境、宜居宜业等方面开展全方位推介,有力推动了外省市企业了解银川、关注银川,进而投资银川。”银川市投资促进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招商推介“走出去”,换来的是更多的大项目、好项目“引进来”。今年以来,我市累计赴北京、福建等地开展招商169批次,对接华电集团等重点企业项目408个。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地区企业持续对接,动态储备天云算力中心、中药提取产品制造、“上河堡”文化旅游、24GW单晶拉棒切方切片等在谈项目124个。此外,我市创新开展“云对接”招商工作,线上组织“云招商”85场次,对接企业118家。
厚植沃土优环境招引落地稳安家
“一方热土”能不能“热”,靠纷至沓来的客商;能不能一直“热”,要靠亲商安商的营商环境。
8月12日,银川经开区与浙江晶盛机电股份有限公司签约宁夏鑫晶新材料石英坩埚扩产项目,该项目总投资5亿元,计划建设24条坩埚生产线,项目分四期建设,一期、二期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10亿元以上。“该项目再次选择经开区,不仅是考虑到企业未来发展和布局,更是被这里优越的政策环境、良好的营商环境、高效的服务环境所打动。”浙江晶盛机电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石刚说。
拥有相同感受的,还有宁夏富杨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振。宁夏富杨食品有限公司计划投资3亿元建设一座现代化乳品生产工厂,全面投产后年生产13000吨乳制品,预计实现年产值10亿元。刘振表示,之所以选择在银川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投资,不仅是因为看中这里雄厚的产业基础,更因为明显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营商环境,在项目落地前期,银川高新区管委会为招商引资开辟了“绿色通道”,极大地提升了企业投资的信心和决心。
让企业在银川安心投资、放心创业、舒心发展,今年,我市不断加强企业服务、优化营商环境,将“店小二”精神实实在在落到企业服务和项目落地中。着力打造“项目服务+”工作品牌,及时了解企业需求,做好政策服务、项目代办等工作,同时,我市坚持“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相结合,建立“双招双引”城市会客厅,举办“双招双引”项目洽谈活动30余次,实现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同频共振、一体推进,促进人才、资金、技术、项目一起落户银川,推动产业链与人才链、创新链的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