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以先行区建设为牵引 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系列新闻发布会·打造改革开放热土专题发布会。据介绍,2020年以来,全区累计实施招商引资合同项目2843个,实际到位资金3358.68亿元;今年1—6月,全区共实施招商引资合同项目1163个,实际到位资金855.48亿元。
我区将大力实施招商引资提质增效工程,继续紧盯重点区域,实施国际知名企业入宁、央企入宁计划,全力推动区域经济合作高质量发展。扎实开展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策划实施自治区党政代表团赴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地区开展经贸考察和产业转移承接系列活动;推动与长江经济带、黄河“几”字弯等重点区域建立合作机制,拓展园区共建、产业合作的广度深度;组织实施好“国际知名企业入宁”“央企入宁”等活动,力促行业龙头企业项目落地实施。推动闽宁经贸协作务实开展,着力打通产业、生产要素跨区域流动;推动与浙江、湖南、广东等省签订商务领域合作协议,落实与河南、重庆等省市商务工作会商机制,推动合作共赢发展。
同时,强化产业精准招商,力促华为、华润、明阳等已落地企业延伸产业链、引进上下游配套项目,推动广药集团、阳光电源、科大讯飞等重点目标企业来宁投资布局,统筹开展重点产业“走出去”“请进来”专题招商推介活动和东部沿海省市重点企业“宁夏行”活动。
相关新闻
如何更“吸睛”,宁夏这么做
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宁夏将从哪些方面入手,将我区打造为西部最具吸引力、竞争力的投资目的地?在7月21日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以先行区建设为牵引 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系列新闻发布会·打造改革开放热土专题发布会上,自治区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作出回答。
为了让市场主体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我区将多元发力。在创新体制机制方面,建立投资项目协同办理机制,优化投资审批办理;发挥融资服务平台作用,健全融资担保风险补偿和资本金补充机制;探索惠企政策兑现直达,确保政策红利落地落实。着力健全政企沟通机制,完善市场主体参与制度规则制定机制,充分吸收各类意见;健全外商投资促进和保护机制,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实行政府失信信息共享公示,破解“新官不理旧账”问题。着力健全保护权益机制,完善分级分类监管机制,建立健全企业和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和监管体系,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在优化四大环境上,我区将推动转变服务理念,制定政策时为市场主体留出适应调整期,提供帮办代办、会商联办、专业定制等一条龙保姆式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推动改进服务方式,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容缺受理、一站式办理等便捷服务模式和告知承诺、异地办理、并联审批等全新审批方式,让数字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推动创新服务模式,探索市场准入、准营和退出全链条改革,推进工程建设审管一体联动建设,优化水、电、气、暖、通信等工程审批流程。
同时,我区还将坚持在制度规范上增进政商关系,健全营商环境投诉维权制度,强化政务诚信诉讼执行协调,清理拖欠中小企业账款,及时回应市场主体诉求。坚持在改革创新中增进政商关系,推行“证照分离”改革、企业开办全程网办,探索实施“用地清单制”,完善普惠制公共服务体系,用改革塑造优势;坚持在创建一流作风中增进政商关系,完善投资服务机制,强化中小微企业信贷服务和支持力度,推行“首违不罚”“包容免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