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开封:多维发力助推支农支小再贷款政策效能持续释放
2025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开封市分行握紧支农支小再贷款这把“政策金钥匙”,坚持“精准定位、内外联动、驱动创新、强化督导”四维发力,让金融活水顺着产业链、民生链精准滴灌,直达涉农主体与小微企业“毛细血管”。截至2025年8月末,开封市支农支小再贷款余额41.28亿元、年累放额20.65亿元,两项指标稳稳站在全省前列,用扎实数据彰显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开封力度”。
精准定位 确保政策导向“不偏航”
中国人民银行开封市分行将货币政策落地作为“一把手工程”,通过党委会专题部署、窗口指导会精准调度,推动政策执行不偏航、不走样、落地稳、见实效。新的再贷款管理办法出台后,该行第一时间召集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开“政策解读会”,对政策背景、政策要点进行逐一解读,引导金融机构扩大涉农、民营、小微等领域信贷投放,争取更多的再贷款授信额度。
为让信贷资金供给更稳定,中国人民银行开封市分行修订完善审贷委员会制度,在政策允许的最大权限范围内,最大限度提高对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的授信额度,确保政策性资金支持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再贷款帮我们把资金成本降了一大块!”开封某村镇银行信贷部门负责人的话道出了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的心声。借助这项政策,该行已发放县域贷款1.4亿元,加权利率比自有资金低2.07个百分点,让“融资贵”的痛点实实在在得到缓解。
部门联动 构建协同推进“大格局”
一揽子金融增量政策出台后,中国人民银行开封市分行迅速化身“协调枢纽”,一边向市政府报送专项建议,一边与相关行业部门牵手协作,推动建立市政府牵头的全市金融“五篇大文章”统筹推进工作机制,为政策落地搭起“快车道”。
紧盯县域金融服务,该行探索建立县域金融服务监测行管理制度,定期向各县区政府反馈法人金融机构货币信贷政策实施“成绩单”,形成“央行引导、政府关注、机构落实”的合力,推动县域法人金融机构支农支小再贷款运用增量扩面。积极推动农信社开封市办完善内部考核办法,督促辖区农商行做到能用尽用、应用尽用。截至2025年8月末,开封市农商银行授信额度使用率达到92%。2022年以来,辖区农商银行再贷款使用量连续两年实现近乎翻番的跨越式增长,累计使用量突破百亿,充分调动了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运用再贷款的内生动力。
驱动创新 打造特色服务“新引擎”
“缺质押品”曾是不少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支农支小再贷款使用中的“绊脚石”。中国人民银行开封市分行主动破题,指导有再贷款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认真开展央行内部评级工作,扩充达标信贷资产数量;推动村镇银行与发起行沟通对接,争取债券质押品支持,实现自有债券、发起行债券、信贷资产三种质押方式在辖区全面落地开花,为政策运用扫清障碍。
更具特色的是货币政策工具围绕“产业适配”进行创新。该行以再贷款政策为“指挥棒”,引导金融机构紧扣开封产业脉搏——围绕开封文旅、杞县大蒜、通许酸辣粉等特色领域,探索出“再贷款+信贷产品创新+特色产业升级”的发展路径,打造“一县一业”“一行一品”的服务生态。如今,“金燕民宿贷”让文旅从业者底气更足,“大蒜贷”护航农户丰收,“酸辣粉系列贷”从农户到企业全链条覆盖。这些极具地方特色的信贷产品已累计投放近4亿元,600多户市场主体从中直接受益。
强化督导 保障政策实施“高效率”
为确保支农支小再贷款新老制度的平稳过渡和顺利衔接,中国人民银行开封市分行打出“培训+核查+评估”组合拳:组织业务培训时,聚焦流程优化、政策调整、风险防范等要点,确保基层人员“懂政策、会操作”;开展专项核查时,对存量贷款台账“逐笔过筛”,发现问题当场交办整改。在效果评估上,紧扣“量增、面扩、价降、质优”四大目标,引导金融机构以结果为导向补短板、提效能。
“每一次督导都是一次‘校准’,确保政策红利不打折扣。”该行货币信贷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严格的督导机制让支农支小再贷款真正成为激活地方经济的“强心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