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普惠金融暖人心 支付微光遍山乡
在云南大理海东镇下和村这个白族聚居的村落,45岁的杨大哥经营的普惠金融服务站是村里老年村民的“安心港湾”。村里许多只会说白族话的老人,比起去银行网点,更愿意来到杨大哥的店里办理业务。“乡里乡亲的,在这里取钱放心,而且不用担心语言不通!”老人们这样说道。每当要去镇里赶集,老人们都会提前来到这里取现。2024年,杨大哥的普惠金融服务站共办理了交易133笔,交易金额9.59万元。对于杨大哥来说,手续费早已不是经营的重点,“做了这么长时间,如果突然不做了,真的对不起这些信任我的老人们。”他用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让不会说汉语的老人们在熟悉的乡音中,感受到金融服务的温暖与便利。
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云南省分行始终聚焦农村金融服务的优化升级,着力破解农村地区金融服务获取难题,推动金融服务更加普惠、便捷。惠农服务点的设立,为农村群众日常小额取现和政府补贴资金的支取带来了极大便利,特别是对于地处偏远山区的农村群众而言,更是发挥了无可替代的金融服务作用。各惠农收单机构及广大惠农服务点,始终坚守农村金融服务阵地,用普惠金融支付服务的微光,照亮云南大地的乡村角落。截至2025年6月,云南辖内建成惠农支付服务点(站)13193个,交易笔数138.51万笔、金额15.71亿元。
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小时”
农忙时节,农民白天忙于农活、务工或赶集,往往早出晚归,银行网点的上班时间与农民的空闲时间存在冲突。惠农服务点营业时间灵活自由,往往营业到晚上8点以后,打破了传统金融服务的时间壁垒,精准匹配农村作息时间,极大地提高了农村地区金融服务需求满足率,让普惠金融真正实现了“随时随地,触手可及”。
昭通市镇雄县林口乡风岩村杨莉萍普惠金融服务站服务时间从早上9点到晚上9点半,服务时间长达13.5个小时,弥补银行网点下班后的服务空白,如遇特殊情况还可以临时联系杨莉萍办理业务,这极大地便利了周边群众的金融服务需求。2024年,累计为农户办理夜间紧急转账业务42笔,同时省去了风岩村民需坐车到林口乡信用社的时间成本和交通成本,在家门口便可享受到便捷的金融服务,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助农、惠农、支农。
昭通市昭阳区北闸镇浩欣普惠金融服务站位于全国第四大易地搬迁安置区红路馨居内,聚集了来自昭阳区14个乡(镇)2万余人,浩欣便利店在此经营了多年,营业时间早上9点到晚上9点半,填补了昭阳农商银行网点下班后的服务空档。同时,昭阳农商银行还为该商户配置了“零钱包”,包含了大小票面,满足群众零钞兑换的需求。截至2025年5月,该普惠金融服务站共为群众办理取款业务2160笔,金额174.78万元。
搭建灵活预约服务“人工桥梁”
惠农商户深度融入农村经济生活节奏,习惯不同时间节点村民资金需求特点,并能快速理解村民的资金用途,可为其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实现需求“精准响应”。
怒江州福贡县子里甲艳英小卖铺普惠金融服务站(以下简称“艳英普惠站”)位于福贡县子里甲乡亚谷村主街道,地处山区,距离县城较远,且交通条件较差。村民表示,去附近的银行网点取款,来回需要花费一天的时间,还需要支付交通费用30元左右。而艳英普惠站的设立,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办理日常的金融业务,极大地节省了时间和成本。
近年来,国家的各种涉农补贴不断增加,这些补贴都是通过村民的银行卡发放,村民们直接在艳英普惠站就可以查询各项补贴的到账情况并办理取款。在播种季节,村民会取现购买种子和化肥;在春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村民会取现用于购买年货、礼物、红包等;在开学季,村民会取现给孩子当生活费使用。2025年1月至5月,艳英普惠站共发生取现业务3791笔,金额263.44万元。
打造产业链上的“金融驿站”
惠农服务点围绕农村地区特色产业发展目标,以最小物理单元承载多元服务功能,释放出服务“三农”、助力乡村振兴的最大价值。
昆明市西山区碧鸡街道富善社区农贸市场深处,李俊商店普惠金融服务站门头的标识早已成为当地草莓产业链上不可或缺的注脚。富善社区以鲜甜多汁的“富善草莓”闻名,每逢草莓上市的清晨,市场里便挤满了前来交易的种植户和收购商。李俊商店普惠金融服务站扎根于这片“草莓经济”的核心地带,深刻理解种植户从采购农资到销售回款的金融需求。店主李俊熟稔乡情,服务热情周到,赢得了草莓种植户们的高度信任。种植旺季,农户小额取现购买农膜化肥、支付临时帮工工资;草莓丰收后,收购商大额转账给种植户结算货款,或是种植户之间便捷互转资金采购种苗……这些与草莓生产、销售息息相关的金融服务,都能在服务站高效完成。店主甚至贴心地将营业时间与草莓交易高峰同步,确保“莓农”资金周转无忧,十年深耕,服务站在富善社区建立了深厚的信任基础,成为名副其实的“草莓产业链上的金融驿站”。2024年,全年累计服务交易1449笔,金额达152.46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