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两项金融服务政策已取得积极进展
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宣布将在上海实施八项政策举措,包括在临港新片区开展离岸贸易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以及优化升级自由贸易账户功能。记者7月24日从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这两项政策均已取得积极进展。
据介绍,临港新片区离岸贸易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首创以离岸贸易专营公司为载体,依托自由贸易账户“电子围网”功能,通过落实“二线”有效管住,实现“一线”彻底放开,最大限度提升离岸贸易跨境结算效率。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会同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于6月19日联合发布《关于开展临港新片区离岸贸易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的通知》及其指引。同时,依托人民币跨境收付信息管理系统(RCPMIS)—自由贸易账户子系统,开发专项监测模块,有效防控风险。该项试点得到了市场主体的积极响应。截至7月18日,参与试点的离岸贸易专营公司共完成离岸贸易业务22笔,跨境收支合计6.48亿元。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将推进条件成熟的银行和企业开展此项试点业务,不断扩大政策受益面,并积极探索数字人民币在离岸贸易结算中的应用。
同时,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积极推进自由贸易账户功能升级方案落地工作,于6月19日发布《关于〈上海自贸区自由贸易账户功能升级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及文件起草说明,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同时,认真做好试点银行和试点企业遴选准备、RCPMIS-自由贸易账户子系统数据采集及专项监测模块系统开发相关工作。据介绍,在现行自由贸易账户体系的基础上,此次账户功能升级旨在构建一个“较高准入门槛、二线审慎可调控的有限渗透、一线自由收付”的资金管理架构,以此承载更多改革创新任务。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将根据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反馈情况,修订完善《上海自贸区自由贸易账户功能升级实施办法》,报总行同意后,再正式对外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