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景德镇

“瓷都+支付”铺就“新丝路”

发表时间: 2025年05月28日 编辑录入: 来源: 金融时报



江西景德镇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起点城市和重要货源地,有2000多年的冶陶史、1000多年的官窑史、600多年的御窑史,是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2024年,景德镇接待国内外游客近6000万人次,接纳“洋景漂”5000余人,世界各地1100余家企业来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参展,173家本土企业实现“景德镇制”陶瓷出口。为了把“千年瓷都”这张靓丽的名片擦得更亮,中国人民银行景德镇市分行推动“瓷都+支付”深度融合,助力景德镇在境外游客“引进来”和陶瓷贸易“走出去”中不断发展。


5月1日,在景德镇市陶溪川举办的春秋大集上,金融志愿者为来自西班牙的陶瓷商户提供便利支付服务。通讯员 方刚 摄

优化外籍游客多元支付生态圈

在古窑民俗博览区,乌干达陶艺爱好者Robert手持外卡即实现玩转整个景区,无论是线上通过“畅游景德镇”国际版小程序预订门票、酒店和私人导览服务,还是线下刷卡消费,他都能实现丝滑支付。

这得益于中国人民银行景德镇市分行联合24个部门构建的“1+4+N”工作机制。该机制以支付便利化为核心,包含场景建设、机具升级等四大工程,增加外币兑换、便利移动支付、保障现金兜底等九项具体举措。2024年,该市银行机构累计为入境游客提供银行卡服务3087人次,扫码辅导1100人次,外汇现金服务3400人次。

随着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全面放宽,景德镇持续创新便利支付举措,借助外卡受理重点商户和涉外标准化银行网点电子地图,让外籍来赣人员轻松实现“指尖上的支付导航”。目前,该市可受理外卡商户超过1000家,300余台ATM支持外卡取现,设有8个外币代兑点和一台自助兑换机,支付服务网络从最初的填补空白向全域覆盖迈进。

创新“洋景漂”便利支付供应链

“五一”期间,陶溪川春秋大集(春集)在景德镇陶溪川文创街区盛大开启,全球40个国家的300余名国际艺术家和500多名国内手艺人齐聚一堂。这期间,“30分钟支付服务响应圈”大显身手。

“30分钟支付服务响应圈”是景德镇专门为“洋景漂”建立的换汇开户收单微信群,划定美欧、亚非、拉澳三大外籍创客群体服务半径,为长期居住景德镇的海外艺术家提供“零手续费”服务。美国陶艺家Michael仅通过护照即完成银行开户业务,并通过自助翻译设备完成支付APP银行卡绑定,游客可以直接扫描自己的聚合收款码。目前,景德镇18个涉外账户服务标准银行网点均设立双语服务专窗和外语版自助服务机具,为外籍来赣人员开立银行账户2835个,帮助外籍创客在工作室租金缴纳、原料采购等场景支付上实现线上化。

与此同时,中国人民银行景德镇市分行积极联合景德镇陶瓷大学、国际艺术家工作室等机构,依托现有的“百福新市民景漂贷”为“洋景漂”提供小额融资信贷解决方案,并成功为“洋景漂”发放创业贷款。

培育外商快捷支付动力源

在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展厅,马来西亚客商吴镇熙通过“赣采e点通”仅半小时就完成5万元柴窑茶器销售收汇。“中国支付速度”同样令印尼旅行团惊叹——借助“外卡内绑”“外包内用”等移动支付产品,160人的团队在景德镇停留1天就成功“进货”60余万元瓷器,而商户在昌河物流中心完成瓷器装箱时,银行的外汇避险方案就同步送达。

为搭建这一快捷“跨境支付桥”,中国人民银行景德镇市分行联合商务、文旅等部门建立外事服务信息互通机制,组织银行在重大活动和涉外接待中设立便利支付服务柜台,为涉外商贸活动提供支付结算、外汇避险等现场“一站式”服务。

该行还持续加大对陶瓷贸易的扶持力度,并稳步推进本外币合一银行结算账户体系政策落地实施,进一步优化涉外企业营商环境,推动贸易投资便利化。2024年以来,当地银行机构主动扩大本外币一体化账户服务外币币种覆盖面,将企业跨境汇款办理时长从48小时缩短至15分钟,先后向陶瓷类外资企业发放无还本续贷3224.44万元,助推景德镇陶瓷制品出口7.9亿元,较2020年增长3.2倍。


主办: 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金融委员会办公室 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金融工作委员会 宁夏回族自治区地方金融管理局

地址:自治区人民政府院内东配楼304、305室(宁夏银川市兴庆区解放西街361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6400000043 宁ICP备1300133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