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南平:“六位一体”协同发力 构建人民币流通环境“新生态”

发表时间: 2024年11月01日 编辑录入: 来源: 中国金融新闻网


为优化现金流通环境,构建“服务全、品质高、覆盖广”的现金流通服务体系,中国人民银行南平市分行联合南平市委文明办,发改委、公安局、市场监督管理局、银行业金融机构联合出台《南平市人民币流通环境“六位一体”综合管理机制方案(试行)》,职责涉及交通运输、文旅、民政、教育等11个责任单位,旨在整合政府力量,为社会公众提供完善的现金服务,得到人民群众和市场经营主体的广泛认可。

合力提升农村惠民服务精准性

在人民币流通管理工作中,现金使用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南平市发改委、中国人民银行南平市分行相互配合,围绕“城镇、农村现金服务水平均衡发展”的目标,施行农村现金服务“挂点+特派员”制度,派遣银行业金融机构46名现金服务“特派员”挂点到武夷山、邵武、建阳等地的61个乡镇,开展现金专项服务活动。

现金服务“特派员”定期到农村协助乡镇政府为当地村民提供特殊残损人民币处理、零钞兑换和反假货币知识答疑等服务。今年以来,武夷山现金服务“特派员”队伍共帮助60多名村民处理火烧、霉烂的特殊残损人民币,为群众挽回大约16万元的损失,帮助农村圩市商户兑换小面额零钞30多万元。

集智提升为民服务规范性

人民币作为“国家名片”,关系到国家形象,非法使用人民币图样、买卖流通中人民币、非法持有和使用假币、拒收人民币现金的行为都是对国家信誉的损害。据悉,南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安局和市委文明办作为“六位一体”综合管理机制成员单位,根据职责分工,配合中国人民银行南平市分行开展了多项行动,为净化现金流通环境“保驾护航”。

记者了解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发挥执法公信力优势,先后5次组织60多人,分县域、分行业开展市场现金收付行为管理集中排查,现场处置、收缴、销毁非法使用人民币图样商品80多捆,关停非法经营钱币商户4家,并对13家商户责任人进行批评教育。公安部门发挥案件侦办专业化优势,根据商业银行获取的反假信息建立了“红、黄、蓝”三色预警机制,并制定相应的响应措施,在该机制辅助下侦破假币案件3起,查获非法使用假币6万多元。市委文明办将整治拒收人民币现金纳入政府文明单位考核,把全辖700多个参与文明单位创建的部门纳入到整治拒收人民币现金工作的前沿阵地中,规范其收费窗口现金收付行为。

借势提升便民服务多样性

人民币流通服务中,群众最关心的是小面额人民币和残损人民币兑换的便利性。中国人民银行南平市分行有关负责人介绍道:“在人民币流通环境综合管理机制框架下,市民政、文旅、交通运输中心等行业主管部门,将现金兑零换新、政策宣传等服务纳入到日常履职中,不断丰富现金服务渠道,积极打造安全、和谐、通畅的现金服务环境。”

记者了解到,在落实常态化服务机制上,民政部门将所管理的南平市环保志愿者协会纳入到金融系统的现金流通宣传、服务队伍中,以固定时间、人员常态化开展现金服务“绿色星期六”现场活动,截至9月末已开展活动28次,宣传服务惠及1万多名社会公众。在落实长效化联动机制上,文旅和市场监督管理部门配合,选取规模较大,交易密集的机场、酒店、市场、商超等经营主体,建立了嵌入式“零钱包”兑换服务点,并由责任银行协助为兑换点配备内含各券别零钞的“零钱包”、专用保险柜以及标识牌。目前共搭建11个“零钱包”兑换服务点,为过往群众兑换零钞40多万元。在落实制度化协作机制上,南平市交通运输中心牵头出租车行业协会,配合商业银行开设出租车“零钱包”专用停车位38个,有效解决出租车行业兑换零钞停车难、兑换效率低的问题,得到出租车司机的广泛好评。


主办: 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金融委员会办公室 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金融工作委员会 宁夏回族自治区地方金融管理局

地址:自治区人民政府院内东配楼304、305室(宁夏银川市兴庆区解放西街361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6400000043 宁ICP备1300133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