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通化:构建反诈阵线 守好群众“钱袋子”
“感谢你们守住我的养老钱,你们是金融卫士,反诈先锋!”60多岁的孙女士向吉林银行通化分行送去锦旗,并连连道谢。今年5月,孙女士慌忙来到吉林银行网点,称其接到保险客服来电,按要求进行人脸验证后,手机黑屏无法操作。网点人员研判孙女士遭遇了电信诈骗,立即启动人民银行通化市分行制定的“反诈应急处理机制”,3分钟内完成了更换密码、对他行同名银行卡挂失、止付的紧急操作,成功阻断了资金非法转移,为孙女士挽回了100余万元资金损失。该线索移送公安后,异地抓获犯罪嫌疑人3名。
近年来,人民银行通化市分行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工作要求,践行“支付为民”理念,通过构建指挥、防控、打击、宣传“四大”反诈阵线,发力推动涉诈“资金链”治理向纵深推进,守护好百姓的“钱袋子”,切实维护辖区良好金融生态。
强化政策引领,构建反诈指挥阵线。为了遏制电诈犯罪多发高发态势,人民银行通化市分行将电信网络诈骗“资金链”精准治理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印发《中国人民银行通化市分行防范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工作方案》,从成立工作专班、实现部门联动、强化监督管理等方面进一步拧紧责任链条,统筹推进“部门合作、专项排查、定期通报”的治理机制,用好“连环策”,筑牢百姓财产“防火墙”。同时,人民银行通化市分行坚持“打铁还需自身硬”原则,从银行一线员工抓起,定期开展反诈业务技能培训会,通过交流反诈工作经验、学习典型案例、明确阶段性工作要求等方式推动银行从业人员吃透、弄懂、善用反诈知识,提升反诈防控能力和服务水平,做好涉诈账户管控申诉工作的“看门人”。2024年上半年,全辖累计涉诈银行卡线索533条,同比下降48.15%。
加强精准治理,构建反诈防控阵线。人民银行通化市分行注重事前预防,强化源头治理,持续加强账户风险精准防控。自4月8日起,一方面组织银行机构对存量个人账户开展拉网式风险排查,对11.23万长期不动户重新核验身份,有效压降存量账户风险;另一方面要求银行机构对新开立个人账户加强客户尽职调查,对1.262户异地开立个人账户进行重点身份核实。做到“精准、精细、精确”,避免“一刀切”而误伤群众。同时,指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坚持将“风险为本”的理念嵌入业务办理全程、客户服务始末。通过持续健全账户分类分级管理体系、下沉网点建立预警保护机制等有效手段,织密反诈“防护网”。2024年上半年,采取保护性止付2949户,被保护资金5753.75万元。指导银行机构柜面堵截可疑资金7笔,为客户挽损342万元。
深化“警银”协作,构建反诈打击阵线。“警银”联盟是打击诈骗犯罪活动的重要方式,人民银行通化市分行充分发挥跨部门协调作用,促进公安机关和金融机构紧密协作、数据共享、高效配合,形成涉诈“资金链”打击合力。一是畅通警银沟通联络渠道,建立市、县两级“人行—公安—银行”专项对接联系人名录库,确保反诈对接工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二是畅通可疑信息双向移送协办渠道,指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及时将可疑线索移送公安机关,配合公安机关对认定的涉案人员暂停非柜面业务并采取限制新开账户的惩戒措施;三是畅通举报投诉渠道,联合公安机关反诈中心设立“反诈”咨询、投诉专线电话,做到“能控能接,快控快接”,在做好风险防控的同时提升账户服务效率。2024年上半年,全辖银行业金融机构配合公安机关拦截高危开户127户,开展涉案账户倒查及关联排查751户。
凝聚多方合力,构建反诈宣传阵线。人民银行通化市分行注重实效,守正创新,通过打造“专业宣传员带动群众宣传员”的反诈宣传新模式,形成了多方联动、上下贯通的反诈宣传格局,推进反诈宣传工作走深走实。人民银行通化市分行牵头举办“支付杯”反诈宣讲竞赛,从来自人民银行、公安机关、银行机构的120名参赛选手中选拔出30名反诈业务精英,组成反诈宣传联盟,建立“线上吸流量+线下引留量”的全市金融反诈宣传新机制,合力营造全社会反诈浓厚氛围。线上,宣传联盟通过抖音、公众号等互联网平台发布自主创作的反诈情景剧、漫画、歌曲等作品,以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方式将反诈知识持续覆盖到群众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引导群众理解支持合理必要的风险防控措施。线下,聚焦农村留守人员、老年人、务工人员、青少年、“宝妈”等电诈高发群体,靶向发力,从政策解读、打击治理、反诈技巧、安全支付等多方面进行宣传讲解,强调买卖租借银行账户的法律责任,增强群众法律意识,不做“电诈工具人”。2024年上半年,共开展线上、线下宣传100余场,受众群体10万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