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重生背后的金融底色
矗立于四川汶川县映秀镇漩口中学地震遗址上的时钟雕塑,时间定格在14时28分,无声铭记着那个满目疮痍的时刻;蜿蜒流经汶川日夜不息的岷江,默默见证着废墟之上的新城崛起。时光荏苒,在生生不息的汶川故事里,有一抹属于金融的特有底色。
截至2024年3月底,汶川县各项存款余额93.8亿元,比2008年4月增加75.6亿元,增长4.2倍;各项贷款余额40.6亿元,比2008年4月增加19.9亿元,增长近1倍。16年来,在人民银行总行、四川省分行的指导下,人民银行阿坝州分行指导辖区金融机构积极落实灾后重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等不同阶段的金融政策,综合运用各项货币政策工具,持续支持汶川振兴发展。
重振基建 再现活力
夜幕降临,汶川县威州镇菜市场的喧嚣刚刚停歇,对面集购物、餐饮、酒店于一体的街心花园便华灯初上、人头攒动,续写着白日里的人间烟火气。
街心花园是震后汶川县城市棚户区综合改造及配套基础设施项目,总投资5.2亿元,改造户数2360户,涉及7789人,改造总面积22.4万平方米。项目初期,农发行积极与汶川县中禹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对接,依托征信中心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发放应收账款质押贷款3.6亿元,用于项目建设。目前,街心花园6至22层已全部完成招租,成为汶川居民、来往游客吃住游玩的“大本营”之一。
为重振城乡基础设施、改善居民生活质量,人民银行阿坝州分行指导金融机构全面加大对汶川基建、民生等领域的支持力度。农商银行为汶川大爱健康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发放贷款1亿元,支持其修建阿坝区域医疗住院综合楼,助力汶川县人民医院发展为阿坝州区域医疗分中心,实现汶川、理县、茂县、松潘、九寨沟、黑水6县近50万人口就近享受到三级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建行为阿坝师范学院实验技术设备采购项目办理授信2000万元,目前该套设备供一万多名学生使用,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学生高素质成长。
产业带动 振兴乡村
“作为汶川地震的亲历者、一个映秀人,去年我回家创业,想打造精品民宿。当时农商银行给我发放了54万元贷款用于前期建设,目前有11个房间已全面完工投入运营,光是今年‘五一’期间我就接待游客100余人,实现收入2.8万元。马上农商银行又要给我贷100多万元,相信有了银行的支持,我的民宿生意肯定能越来越红火,我们映秀的旅游发展也会越来越好!”位于汶川县映秀镇黄家院村的喜里民宿负责人连贵川对记者介绍说。
近年来,人民银行阿坝州分行持续支持汶川农旅产业互动融合发展,指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提供金融支持,带动周边农牧民群众增收致富。截至2024年3月末,全县涉旅贷款余额12.7亿元,“民宿贷”支持的震源地、农忙地已蜕变成旅游“打卡地”,仅“五一”期间全县就接待游客31.1万人次;涉农贷款余额27.8亿元,金融机构通过“金果贷”支持3个镇37个村打造甜樱桃产业现代农业园区,昔日的“荒山坡”蝶变为致富“花果山”,“汶川果果”电商平台顺利融入抖音、拼多多等线上平台助农增收,园区内农户户均收入已突破10万元。
逐“绿”前行 恢复生态
地震前,汶川境内群山掩映、郁郁葱葱,丰富的植被覆盖一度让野生大熊猫将其选为栖息地。震后,林木大片受损,泥石流、塌方等次生灾害频发。
为补齐林业短板,加速恢复生态环境,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让群众安心居、旅客放心游,人民银行阿坝州分行指导金融机构积极对接汶川县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今年1月,项目获批贷款11亿元,这是阿坝州首笔储备林项目贷款。预计该项目建成后,将逐步形成十余万亩乔木储备林规模,不仅有助于进一步恢复林地资源和生态环境、有效增强防风固沙和调节气候的作用,还将反哺地方经济发展,激活林业产业经济,初步测算,将产生近60亿元收益。
除了这种大项目,支持农业“绿科技+土办法”生产、发展“绿色+普惠”也成为金融融入汶川绿色发展、保障群众长远受益的重要方式。截至2024年3月末,汶川县绿色贷款余额达11.8亿元,覆盖污染治理、风电水电、生态农业、绿色交通、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生产等多个行业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