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衡阳信用生“金” 致富路宽
湖南衡南县凉市村所产的野枇杷茶获得第二十四届中国中部(湖南)农业博览会金奖;在南岳七十二峰之一的紫盖峰下,水濂村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打卡地;从水濂村再往东行约二十公里的衡山县双全新村,层层盘旋而上的茶园美如画卷……这些村庄在农村信用体系逐渐完善下,尽享信用红利,在乡村振兴之路上越走越宽。
近年来,人民银行衡阳市分行把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作为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聚焦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带动农业产业兴旺。截至目前,全市共创建信用村312个,信用户数量达到50.3万户。2022年以来,15.1万户(次)农户通过纯信用方式获得贷款,农户信用贷款余额121.5亿元,同比增长37.9%;金融机构创新推出涉农融资产品119个,形成多层次广覆盖的涉农经营主体产品体系。受此带动,全市涉农贷款同比增长15.1%,高出各项贷款平均增速5.5个百分点。
小野果的“致富密码”
走进凉市村的枇杷基地,果农们正忙着将野枇杷加工分拣包装,这里产出的十余种健康茶产品深受市场欢迎。“近期,村里的龙头企业要新建6000平方米的新厂房,新生产线的运行,意味着产品的提质升级,能承接更多订单,公司发展将更有动力。”凉市村党总支书记李俊宏介绍。
据了解,凉市村位于衡南县松江镇,其产出的野枇杷色泽鲜艳、甘甜润喉,富含多酚和黄酮等营养物质。近年来,凉市村坚持因地制宜,通过推进野枇杷这一优势特色产业“链”式发展,整合各类技术力量,大力提升野枇杷产品附加值,拓展了野枇杷增值增效空间,铺就了百姓的增收致富路。
2023年初,人民银行衡阳市分行组织辖内金融机构开展“走基层、送服务、解难题、促发展”活动。衡南农商银行在了解到凉市村的野枇杷产业因实行规模化生产而出现融资需求后,为相关企业发放包含信用贷款在内的资金支持400万元,助力新加工基地建设和设备购置。目前,凉市村与周边的63个村、3100多户农户共种植野枇杷5000多亩,实现产值达6200万元。“银行给我们信用贷款,给企业带来资金活水,我们必将诚信经营,努力把它做成衡阳的地理标志性商品。”李俊宏信心满满地说道。
“西游”路上取真“金”
“我们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却捧着‘金钵钵’讨饭。”回忆当年,衡阳市南岳镇水濂村党总支书记易东耘感慨道。水濂村位于南岳七十二峰之一的紫盖峰下,村内的水帘洞曾是电视剧《西游记》的取景地,村里还有道观寺庙、摩崖石刻等资源,自然人文景观十分丰富,历来游客众多。但游客只是村里的“过客”,给村里带来的经济效益很有限,村里的几家农家乐生意一直做得不温不火。
自信用村创建工作开展以来,人民银行衡阳市分行大力引导金融机构开展整村授信工作,对信用乡、村和信用户实行“贷款优先、利率优惠、额度放宽、手续从简”等优惠措施。南岳农商银行了解到村里想用200亩荷花串联寺庙、道观与水帘洞,开发成文旅综合体后,主动对接,给村里的荷花基地发放了50万元信用贷款,助力其打造文旅综合体。因为诚实守信的信用环境,水濂村也在2020年被评为信用村。
通过激活信用基因,水濂村搭上了发展的快车道,先后创办了文化旅游公司、专业合作社、精品民宿等多个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培育了“小洞天”“荷花公社”“洞天园”“雪浪”“佳和客栈”“上游民宿”“桃花园山庄”等数十家经营主体。与此同时,村集体经济纯收益由2015年的1.8万元增长到170万元,村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切身体会到了信用的重要性。
小茶叶变身“金叶子”
离衡阳市区40余分钟车程的双全新村是衡山县首个信用村,共有信用户632户,占比97%,信用村的“金字招牌”让该村与金融机构成为了朋友。2023年,双全新村被评为衡阳市十佳“示范信用村”之一。
近年来,在人民银行衡阳市分行指导下,当地金融机构加强对该村产业项目的支持力度,为村民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量身定做一系列信贷产品,如“茶叶贷”“粮食贷”“生猪贷”等,较好地满足差异化的资金需求。目前,该村的贷款由创建信用村前的58户、贷款金额967万元增至121户、贷款金额1942万元。
借助信用建设的东风,双全新村充分运用茶叶种植“黄金地段”的优势,引进了生态农业公司,种植了白茶、黄金叶、皇芽茶等3种茶叶,产品先后荣获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农业博览会金奖,出口至28个国家。
在金融活水的灌溉下,小茶叶变身成了农民致富的“金叶子”,双全新村“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也带动了衡山各乡镇、衡东及周边县市区等百余农户种植皇茶。目前,当地示范推广皇茶种植规模达5500余亩,解决劳动力就业2000多人,实现富余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