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怒江:“信用救助”助失信农村经济主体走上发展路

发表时间: 2023年12月04日 编辑录入: 来源: 中国金融新闻网


2023年以来,为进一步解决非主观恶意失信农村经济主体贷款难题,人民银行怒江州分行按照“边试点、边总结、边推进”的工作思路,联合地方政府、银行业金融机构对非主观恶意失信农村经济主体开展包容性贷款救助工作,帮助符合条件的失信农村经济主体重获评级授信,支持发展产业。截至10月末,已对全州27户非主观恶意失信农村经济主体开展信用救助,授信金额181万元。

注重平台搭建,解难题促合作。按照“政府主导、人民银行指导、部门协作、多方参与”的信用救助格局,联合州财政局等四部门印发《关于开展农村信用救助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依托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台账及村委掌握的详细情况,通过精准识别、签订协议书、宣传教育、放宽贷款准入条件等措施,帮助符合条件的失信农村经济主体重获评级授信。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与乡镇、村组基层党组织构建联动协作机制,对涉及信用救助农村经济主体进行数据收集分析、实地调查、精准甄别、授信救助,既让想发展、能发展、会发展的群体得到信贷支持,又坚决避免投机行为发生。落实主办行制度,建立失信主体评价机制,以失信农村经济主体自愿申请为基础,信用救助风控小组结合评价标准精准识别救助对象,经村两委和主办行评定,确定信用再造人员名单并实施信用再造,既有“温度”又不失“尺度”。

紧盯薄弱环节,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立足失信农村经济主体发展意愿和融资需求匹配,按照“救勤不救懒、应救尽救”原则,把握“三个重点”,通过放宽信贷准入条件、增加贷款授信等方式开展包容性信用救助,做好信用救助试点工作:一是重点救助因政策调整、自然灾害、家庭重大变故、身体健康等原因导致的非主观故意失信群体;二是重点救助发展意愿强烈、发展基础较实、发展能力较强、发展前景较好的弱势群体;三是重点救助符合国家经济发展产业政策、县域经济发展的特点的特色产业。2020年,汉某向怒江农商银行申请办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5万元用于地方特色草果种植,后因天气导致草果减产、草果市场价格持续走低,贷款到期无力偿还形成逾期。2023年,怒江农商银行在调查走访中了解到相关情况,并与村委会核实情况后,认为汉某符合信用救助条件,在客户积极偿还本金8000元后,怒江农商银行为其办理脱贫人口小额信贷贷款授信1万元,支持其发展草果产业。

注重政策融合,持续改善信用生态环境。将信用救助与打击征信修复行动相融合,通过开展信用救助在全州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受戒”的浓厚氛围,持续改善信用生态环境。协同州发改、公安、市场监督管理等部门多措并举打击“征信修复”乱象,让辖内征信违法金融活动失去生存空间。深化拓展“三信”评定思路,将信用救助与“三信”评定工作一体推进,通过“信用救助+授信+用信+增信”的方式精准救助到户,帮助信用困难市场主体重建信用,助力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可持续和风险可控。


主办: 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金融委员会办公室 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金融工作委员会 宁夏回族自治区地方金融管理局

地址:自治区人民政府院内东配楼304、305室(宁夏银川市兴庆区解放西街361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6400000043 宁ICP备1300133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