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海阳“生态包袱”变成“绿色财富”

发表时间: 2023年09月26日 编辑录入: 来源: 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秸秆、树枝这些农村常见的农林废弃物都是我们生产加工的主要原料,经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就能转化为生活、工业可用的‘电、热、汽’,也算是变废为宝啦!”谈到企业的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山东海阳永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曹炳涛难掩自豪之情。

作为中国北方较早掌握生物质热电联产技术的企业之一,永能生物从成立之初就瞄准产业最前端。“我国生物质能资源广泛,如果能够推动生物质实现热电联产,将有效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能源利用效率和综合效益也将大幅提高。”曹炳涛说,“之前这项技术不被关注,我们看到巨大商机和潜力,开始潜心研究技术,推动相关项目落地。”

靠着扎实的技术研发,永能生物逐渐掌握了热电联产技术应用的核心科技,从源头解决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将烟台苹果主产区丰富的农林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来巨大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企业成功在行业立足。

2020年,公司迎来了重大机遇,投资3.16亿元建设新项目。“技术研发需要大量资金,项目前期也投入巨大,等到采购生物质原材料的时候,钱就不够用了。”前期项目进展顺利,曹炳涛怎么也没想到在投产关键时刻会被资金“卡脖子”。

就在企业为资金犯难之际,海阳农商银行工作人员主动上门服务,在充分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信用状况及发展前景后,开通信贷绿色通道,精准定制金融服务方案,第一时间办理1000万元绿色贷款,解决了企业资金难题。项目投产后,年可利用农林废弃物30万吨,节约标煤15.6万吨,年可增加农民收入约9600万元。永能生物逐步成长为集生物技术研究推广服务及电力、冷气、热水、蒸汽生产和供应于一体的科技型龙头企业。

“‘生态包袱’摇身一变成了‘绿色财富’,离不开技术的变革,更离不开农商银行的金融支持。”曹炳涛笑着说。

近年来,烟台全市农商银行重点围绕小微企业绿色转型、乡村振兴、绿色消费等领域,不断提升绿色金融服务能力,持续加大对符合条件绿色主体的信贷支持力度,推动绿色产业发展、绿色资源高效利用和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截至7月末,全市农商银行绿色贷款8838户、21.67亿元,较年初增加166户、3.88亿元。

针对相关企业抵押担保能力不足、缺少专项金融产品的实际问题,烟台全市农商银行持续推动绿色金融产品创新,以海草床、海藻场每年固碳量产生的远期碳汇收益权质押,发放全国首笔“海草床、海藻场碳汇贷”。探索开展碳排放权、海域使用权等绿色权益抵质押融资业务,先后推出“海洋碳汇贷”“海域使用权质押贷”“科技成果转化贷”“人才贷”“知识产权质押贷”等特色信贷产品,助力企业绿色升级和降碳减排。

烟台全市农商银行开通绿色通道,进一步精简申贷资料,切实提高办贷效率。科学配置信贷资源,充分运用人民银行普惠小微贷款激励资金、再贷款等支持工具,加大优惠利率贷款投放力度,利用“无还本续贷”“应急转贷”等业务,减轻各类经营主体还款压力。截至目前,已累计为符合条件的绿色主体节约融资成本1600余万元。


主办: 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金融委员会办公室 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金融工作委员会 宁夏回族自治区地方金融管理局

地址:自治区人民政府院内东配楼304、305室(宁夏银川市兴庆区解放西街361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6400000043 宁ICP备1300133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