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钦州:跨境金融服务创新成效显著
坐落于北部湾畔中心的广西钦州,拥有自贸试验区钦州港片区、中马钦州产业园区等多个国家级对外开放平台。钦州作为中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最前沿,有500多公里延绵的海岸线,一艘艘满载集装箱货物的轮船从这里出发,驶向越南、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
2018年12月,广西获批建设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人民银行钦州市中支在上级行指导下,强化金融担当,抢抓发展新机遇,掀起了金融支持跨境贸易项目的热潮,孕育出一批批可复制的金融改革创新成果,将跨境贸易的西南门户港打造为金融服务热土,跨境金融服务创新成效显著。
先行先试 跨境金融创新成果斐然
走进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塔吊林立、工人忙碌,多个新能源、新材料重点项目正在火热建设中。2023年初,在人民银行钦州市中支与有关部门合力推动下,组建成立了外商投资股权投资(QFLP)基金——广西自贸区新基石能源投资中心应用中马创新双向流动便利化政策,以境外人民币形式,将首期实缴资金134万元从香港汇入其在建设银行钦州港自贸区支行开立的资本金账户。资金汇入后,重点支持新能源、新材料和海上风电等低碳转型项目,进一步提升境外投资资金结算效率,标志着广西首笔“QFLP+跨境人民币”业务成功落地。
截至5月末,中马金融改革创新试点已落地跨境人民币同业融资、跨境人民币双向流动便利化、人民币境外项目贷款、简化境外机构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离岸划转、人民币信贷资产跨境转让五项业务,累计业务量超250亿元;123家企业纳入跨境人民币双向流动便利化业务白名单。1至5月,钦州市跨境人民币结算量达54.2亿元,同比增长45.66%。截至6月末,辖内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融资金额达8999.53万美元,业务量远超去年全年水平,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服务实体经济成效显著。
用好政策 服务实体经济精准有力
在广西金桂浆纸业有限公司的生产基地,机器声日夜不息,白卡纸自动化生产线高速运转,一卷卷白卡纸产出装箱后将销往东盟。作为辖内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企业之一,该公司财务处长莫滨渝表示:“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大大节省了财务人员往来银行的脚底成本,试点以来,累计办理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业务37笔,总金额超2000万美元,临柜办理或办理纸质资料频次下降八成。”人民银行钦州市中支持续扩大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政策惠及面,支持银行将材料多、环节多的业务及笔数多、信用好的企业纳入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范围,为企业开辟出一条高效可靠的金融服务“快车道”。
2022年12月,钦州作为广西首批试点城市,启动了本外币合一银行结算账户体系试点,这是建设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的重要举措,人民银行钦州市中支加大政策解读及宣传,简化业务流程,优化账户服务,更好满足实体经济的多元化支付服务需求,为跨境贸易业务频繁的企业提供便利的账户服务,不断释放市场主体的经济活力。
截至6月末,辖内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企业共计197家,试点业务量达1.4575亿美元,业务量为2022年全年水平的2.5倍;办理资本项目收入便利化结汇使用387万美元,同比增长2.2倍;本外币合一银行账户体系试点业务累计开户435户,交易资金超40亿元。
向“绿”而行 加快推进绿色发展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人民银行钦州市中支强化制度机制建设,持续提升金融支持绿色发展质效。制定《钦州市绿色金融重点支持产业指导目录》,完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指导辖区3家农合机构编制环境信息披露报告并完成披露;指导金融机构创新碳金融产品,落地全区首笔林业碳汇预期收益权质押贷款、两笔碳排放权质押贷款。近日,拟设立绿色专营机构,进一步完善绿色金融市场体系,将绿色金融发展延伸至蓝色海洋领域。
截至3月末,钦州市绿色贷款余额191.62亿元,同比增长57.68%,自2018年以来,绿色贷款均大幅高于其他贷款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