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黄山:“党建+信用”乡村振兴满天星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新时代走好乡村振兴之路,党建引领是根本,让老百姓有获得感是核心。近年来,黄山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要论述,持续推进“党建+信用”,深入开展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用信用服务激活乡村发展新动能,以信用管理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推动建设“信用好、产业强、治理优”美丽乡村,努力打造全国全省乡村振兴新典范。
以党建为引领,基层组织有力有为
黄山市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以推动信用村建设为契机,提升能力、激活动力。基层党组织依托2200个基层网格,组织5300余名骨干网格员,结合信息采集等常态化入户走访群众,深入实施“20+7”服务群众满意度提升工程,“面对面”办理信用贷款、农产品助销等群众民生实事1.5万件,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也形成了驻村夜访、幸福来敲门、长板凳议事会等一批服务群众的党建品牌。推动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成立乡村运营公司350余家,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引导群众更新发展理念,共同向上发展。推动人才下乡,把1300余名选派干部、金融村官、专技人才等组织起来下沉乡村服务。引导乡村干部主动学习经济金融知识,组织1500名村干部打擂比武,选派100余名村书记赴苏浙名村体悟实训,推动500余名大学生进入村“两委”班子,着力提升他们的素质本领,真正把村党组织建设成为凝聚服务引领群众的坚强战斗堡垒。
以信用为支撑,普惠金融精准滴灌
黄山市针对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村集体经济组织和行政村4类农村主体,搭建以“金融风控模型+乡风文明治理”为核心的指标体系,开展信用评定,全市已评定信用户13.6万户,信用村集体经济组织685个,信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423家。建立互联互通服务平台,共建共享数据资源,出台金融服务支持政策8条,建立风险分担补偿金1550万元,推动金融机构运用评级结果,开展授信用信,降低农村主体融资成本和银行的尽调成本,实现让利于民。同时,争取农总行直接运用评级结果和数据,开发纯线上农户信用贷款专属产品在黄山市试点。截至目前,累计授信71.3亿元、用信39亿元、年利率最低3.35%,平均利率较建设前下降135个基点,信用主体户均节约利息支出1600余元,促进解决普惠金融服务“三农”最后一公里。
以要素为驱动,乡村产业蓬勃发展
黄山市围绕农业产业供应链,紧扣徽茶、中药、养殖、林特、农旅乡愁、数字乡村等“六业千亿”行动,打造了“田园徽州”“黟品五黑”等具有显著徽州标识的绿色农产品公用品牌,引导金融机构结合地方特色产业开发“茶叶贷”“枇杷贷”“鳜鱼贷”等金融产品72款,开展产业链融资政策宣讲和咨询,建立党建金融联盟,选派金融专员驻村,有效做好融资对接工作。创建30个党建强产业强特色示范带(区)和217个信用徽姑娘农家乐(民宿),安排财政专项资金予以激励,因地制宜发展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乡村产业发展专家库、服务团,实行“信用村吹哨,服务团报到”,帮助制定产业发展和融资计划,开展“五送”活动1903次,推动涉农项目、人才、技术等资源要素加速向农村集聚,村均集体经济收入49万元,50万元以上强村占比达28%。
以评议为抓手,家园和谐文明宜居
黄山市聚焦群众最关心、金融机构最关注的核心内容,创新开展“六个好”乡风文明评议,评真评实农户道德品质,结合归集采集的信用数据,构建有效农村信用体系。在文明村镇、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等创建活动中,发挥信用户的模范示范作用,深入开展信用知识宣传,培育农民信用意识,树立良好的社会信用风尚。在新安江沿线村开设104家“生态美·信用好”超市,探索建立“六个好”积分嘉许制度,将群众的日常行为与经济利益相挂钩,把村民拾捡垃圾及义行善举量化为信用积分,用积分兑物品,引导群众改变乱丢垃圾、乱排乱放、乱砍乱伐等不文明行为,以微改变助力实现新安江保护大目标,“新安江模式”入选中国改革十大案例。农村信用环境的改善,促进了群众参与“五微”美丽乡村建设的自觉性,主动献计献策、捐款捐物、捐地捐工,培育了“卖花渔村”“艺蔬临河”等150个特色村等,进一步打响了我市“田园徽州”“村落徽州”“烟雨徽州”的乡村品牌,“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记得住乡愁”已成为徽州乡村最鲜明的标识符。
以诚信为纽带,乡村治理有序有效
黄山市深入挖掘“诚信重义、以诚待人、以信接物”的徽州优秀传统诚信文化,大力倡导徽文化蕴含的讲仁爱、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等传统美德。出台“信用户礼遇大礼包”,将守信得实惠从金融拓展到医疗、交通、旅游、购物等领域,真正让诚信增值、让德者有“得”,引导农民向上向善、杜绝陈规陋习,通过一家一户的“小信用”,涵养农村信用环境,做细做实乡村“大治理”。在信用建设过程中,乡村干部落实落细“党建+信访”工作机制,推广“作退一步想”工作法,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实现了98%以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10年以上信访积案全部化解,黄山市成为全省唯一三捧平安建设“长安杯”的地级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