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福鼎:老区腾飞山海间 金融系统不断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助力老区实现“先飞”

发表时间: 2022年11月02日 编辑录入: 来源: 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走在宁德福鼎市磻溪镇赤溪村的长安新街上,杜赢想起了自己19岁那年。

2009年,杜赢被广西玉林师范学院录取,但贫困的家庭没有能力支持他完成学业。听说福鼎市农信联社正在为当地家境困难的大学生办理国家助学贴息贷款,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提交了申请。福鼎市农信联社通过实地调查,很快为杜赢办理了10年期国家助学贴息贷款,帮助他实现了大学梦。

如今,32岁的他通过当地金融系统的支持和自身的努力,过上了自己向往的生活。

作为闽东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福鼎被称为浙南游击的红色摇篮,是南方革命的一个战略支点,为红色政权的建立作出过较大贡献。但由于资源和地理因素,集 “老、少、边、岛、贫”于一体的福鼎乃至整个宁德,很长一段时间里都被称为“黄金海岸断裂带”。老区的人民怎样才能富起来?

新的转机在1988年到来。那一年,习近平同志任福建省宁德地委书记,摆脱贫困,是他当时最强烈的愿望。在这里,他探索出一系列扶贫理念,其中,“弱鸟先飞”便是其中之一。

“弱鸟可望先飞,至贫可能先富。”虽然困难很多,但还有很多优势,可以先飞,也可以高飞、可以快飞——使命呼唤担当,使命引领未来,30多年里,福鼎市金融系统一直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瞄准优势,接续发力,为当地发展建设提供更加精准有效的金融支持。

老区日新月异,不断提升的金融服务水平为老区实现“先飞”带来源源不断的动力。截至今年8月末,福鼎市涉农贷款余额达455.65亿元,同比增长15.72%;普惠小微贷款达108.67亿元,增速为14.87%。

“弱鸟先飞”的金融护航

“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全国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区” “全国文明乡镇”……在村口展板上的一块块“国”字号招牌,让人感觉到了赤溪村的与众不同。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赤溪村展示厅的展板上描述赤溪村旧貌的几句话:“路无三尺宽,地无三尺平”“三餐食番薯,遮体破衣裳”“终年砍毛竹,不足换油盐”。

1984年6月24日,《人民日报》头版刊登了时任福鼎县委报道组组长王绍据关于反映赤溪村贫困状况的文章,让赤溪村成为了改革开放后引起全国关注的第一个贫困村。由此,赤溪村便有了“中国扶贫第一村”的称号。

30多年来,赤溪村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当初的指引,经历了 “就地帮扶”“整体搬迁”和“产业开发”三个阶段,成为闽东发扬“弱鸟先飞”精神、奋力摆脱贫困的生动实践。

2016年2月19日,在人民日报社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人民网演播室,与赤溪村村民视频连线。他满怀深情地说:“我在宁德讲过,滴水穿石、久久为功、弱鸟先飞,你们做到了,你们的实践也印证了我们现在的方针,就是扶贫工作要因地制宜,精准发力。”

如果说,赤溪村的变化是全国30年扶贫工作的一个缩影,那么杜赢的成长,则是金融助力赤溪村百姓实现“弱鸟先飞”的真实写照。

2013年,国家、各级政府大力提倡大学生返乡创业,刚刚大学毕业的杜赢响应号召,回到了赤溪村,打算开一家茶厂。

说起当时返乡创业的初衷,杜赢用八个字来概括,“改变自己、改变家乡” 。

但是办茶厂一缺乏资金、二缺少现代制茶工艺,这让杜赢心里没了底。在归还助学贷款的时候,福鼎农信联社了解到杜赢的这一需求。在充分考察后,福鼎农信联社推荐他为青年创业者,并配置了10万元青年创业贷款。杜赢用这笔贷款购买设备、学习新工艺,当起了“新农人”。

时间到了2015年,凭借着良好的制茶工艺和勤恳创业的态度,杜赢创办的茶厂受到广大客户和当地村民的认可,他希望扩大产能、加大生产,帮助更多村民致富。

这一年,也正是赤溪村成为福鼎市首家普惠金融示范村的一年。

在了解到杜赢这一需求之后,福鼎市农信联社很快为杜赢配置了一笔10万元、期限3年的优惠利率循环贷款资金,用于杜赢扩大产能以及收购茶青、制茶。截至2021年底,杜赢的茶厂销售收入达500万元,带动农户400多户。

时间,见证了杜赢永不停歇的奋斗脚步;金融支持,见证了整个赤溪村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近年来,人行福鼎市支行引导福鼎市农信联社整村推进赤溪村农户建档、信用户评定工作,对信用村、信用户简化贷款手续、提高授信额度、实行优惠利率。截至2021年末,福鼎市农信联社使用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为赤溪村农户发放优惠利率贷款347笔,金额达3065万元。

“念好山海经”的金融探索

要想飞得快、飞得高,必须探讨一条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路子。1988年在闽东九县深入调研后,习近平总书记重新梳理了“山”与“海”的辩证法:“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

“山海经”的哲学,让福鼎找到了自己独特的标识——白茶。

福鼎点头镇地处北纬27度,位于中国“白茶带”最佳位置,依山傍海,是国家级茶树良种的原产地。茶,可以说是“山”对点头镇的馈赠、是福鼎“先飞”的羽翼。

秋日来到点头镇,满目葱茏,茶香悠长,慕名而来的各地茶商在镇上四处“淘茶”,好不热闹。

这些年,福鼎白茶越来越火,如春茶业有限公司经理老洪也把生意越做越大,但问题随之而来:钱从哪来?老洪告诉记者:“以前由于没有合适的抵押物和担保,我们只能通过四处借钱来收购茶青,有时候借来的钱利息还很高,算下来根本挣不到多少。”从去年开始,他通过将非标厂房抵押给福鼎市农信联社,获得了50万元贷款,并于今年4月续贷为3年期循环贷款,为迎接春茶市场备足了“粮草”。

老洪提到的“非标厂房抵押”,是福鼎市开展的农村生产要素改革工作的成果之一。

近年来,“农村生产要素改革”是当地乡村振兴工作中的一大亮点,同时,这也是当地金融系统助力百姓“念好山海经”的生动实践。

如何盘活百姓手中的“山”和“海”,让“山”和“海”可以拿来抵押贷款,是开展“农村生产要素改革”的根本。“我们就是要推动茶园、茶企厂房、渔排、菇棚、民宿等非标要素的确权,创新突破农村产权抵押登记机制,使‘无证’资产变为金融机构能够接受的担保物。”人行宁德市中支相关负责人说。

在人行宁德市中支指导下,人行福鼎市支行创新农村生产要素流转融资服务机制,建立农村生产要素确权登记、价值评估、抵押融资、流转处置闭环,与相关单位共同打造“农村生产要素流转融资平台”,为闽东乡村振兴引入金融“活水”。

与此同时,人行福鼎市支行积极运用金融科技弥合信用、信息、信贷三者之间的数字鸿沟,指导福鼎市农信联社开发全国首个“福鼎白茶大数据溯源平台”,解决银农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两大平台强强联合,助力福鼎百姓念好新时代“山海经”。2021年1月至今,福鼎市农村生产要素流转融资平台已为1.24万名客户提供银行融资服务,银行授信总额达33.8亿元。

夕阳西下,杜赢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回到了镇上,在朋友圈发了一条广告,等待茶叶经销商与他联系。

老洪送走了最后一批客人,打开了自家的仓库,清点茶青,为第二天的销售做准备。

在沈海高速福鼎段的一处山坳,“实现高质量超越”这几个大字在夕阳下格外耀眼。

老区不老,势头正好。


主办: 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金融委员会办公室 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金融工作委员会 宁夏回族自治区地方金融管理局

地址:自治区人民政府院内东配楼304、305室(宁夏银川市兴庆区解放西街361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6400000043 宁ICP备1300133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