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金融业:推动新旧动能转换 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长期以来,山东省“大象经济”特征明显,“两个70%”曾是全省产业结构的现实,即整个工业中传统产业占比70%,其中70%都是钢铁、石油等重化工业。
党的十八大以来,山东持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并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实施新旧动能转换,坚定淘汰落后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培育壮大新动能,规划建设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现代海洋、医养健康、高端化工、现代高效农业、文化创意、精品旅游、现代金融“十强”产业集群,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山东金融业紧跟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承担起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任,持续加大对新动能领域支持力度,为全省新旧动能转换持续注入金融动力。
培育新动能 助推高质量发展
潍柴雷沃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机械装备制造龙头企业,对我国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综合贡献度超过20%。据介绍,近年来,我国农业装备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正向智能化、高效率方向转变。在拖拉机生产领域,性能低的拖拉机已无法适应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不适合规模化机械耕种以及对土地深耕、深翻的需求。在此背景下,潍柴雷沃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致力于推动高性能、智能化拖拉机装备的研发和生产,实现核心技术、零部件自主可控,提升农业装备技术含量和国际竞争力。
“在了解到企业发展需求后,我们主动上门对接,针对企业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信贷支持计划。”工商银行潍坊分行公司业务部孟斌告诉《金融时报》记者,“我行为企业大马力智能拖拉机项目审批贷款7亿元,并配套了6亿元无抵押纯信用3年期贷款授信,支持企业将传统农机设备制造向数据化、智能化转变,完成产业升级。”
银行的信贷资金为企业加强技术研发、设备升级提供了极大便利,让企业可以集中精力搞好技术攻关和产品研发。据介绍,目前,潍柴雷沃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参与的“基于北斗的农业机械自动导航作业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大马力智能拖拉机技术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已成功下线全国首台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商用大马力CVT重型智能化拖拉机,主要技术指标同国际农机领先企业产品相比已达到先进水平。
2018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金融时报》记者在人民银行济南分行了解到,该行指导山东辖内金融机构认真落实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各项部署,对接重点行业和项目,完善信贷政策,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大力推进综合试验区建设。与此同时,全省各级人行分支机构联合当地相关部门,围绕引导金融支持新旧动能转换制定出台各项政策意见,统筹规划金融服务战略;推动建立针对小微企业、科技型企业贷款等风险补偿资金,缓解企业融资难、科技成果转化受阻等问题。
统计显示,截至2022年6月末,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融资余额达1.78万亿元,占全省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的9.5%,同比增长16.6%,快于社会融资规模增速3.1个百分点。2022年上半年,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融资总额增加1737.9亿元,同比多增248.9亿元,融资累计发放额为6297.4亿元,同比多增1569.2亿元。2022年上半年,全省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产业贷款增加1034.7亿元,同比多增250.6亿元。2022年上半年,全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有余额贷款5847笔、金额5028.0亿元,分别同比提高1688笔、金额1404.6亿元。在新旧动能十强产业贷款中,中长期贷款的占比为56.0%,比上年同期提高0.8个百分点。
绿色贷款破万亿元 助力低碳循环发展
《金融时报》记者在东营利华益集团环氧丙烷/苯乙烯及烯烃芳烃联合项目建设现场看到一派繁忙景象,施工人员正在全力加快工程建设进度,力争尽快投产达效。“项目采用国际领先的催化裂解和共氧化法苯乙烯工艺技术,符合未来绿色化工产业发展方向。感谢银行一直以来提供的金融服务,助力企业实现更大规模、更高质量的炼化一体化发展。”利华益集团董事长徐云亭对《金融时报》记者说。
东营市产业结构偏重,石油炼化等高碳企业众多。人民银行东营市中心支行指导辖内银行机构通过组建银团、联合授信等方式,为利华益集团重点转型项目提供42亿元资金支持。同时,辖内银行机构探索发展转型金融,对传统高碳行业企业和项目实施差异化信贷政策。调查显示,目前,东营各银行业机构已为利华益、联合石化、海科瑞林等企业办理低碳转型金融类信贷业务96.3亿元。
“你看,这是从石化副产品中提炼出来的‘针状焦’,它的作用可是巨大的。”在滨州市阳信县经济开发区山东瑞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实验室内,公司工作人员指着玻璃样品瓶里一块块类似“焦糖”的物体说,“它可直接用于新能源锂电池负极。高端产品可用于手机、电脑、数码相机等电子产品,中端的可用在机动车,低端的可用在储能设备和低端动力上。”
瑞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2022年建设6万吨锂离子电池前驱体项目及4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项目,被列为山东省重点实施类项目。“在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快速提升的背景下,锂电负极材料将出现较大的需求,该项目符合节能环保产业绿色贷款发放要求,首笔4066万元贷款已发放。目前,已累计支持该企业1.35亿元。”工商银行滨州分行工作人员介绍说。
绿色金融是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抓手,推动绿色低碳转型是金融业服务山东省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记者了解到,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坚持把增加有效政策供给作为引导山东省绿色贷款增长的关键动力,增加央行资金投入规模,强化部门间“几家抬”工作合力,指导山东辖内金融机构全面落实关于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各项决策部署,撬动金融资源持续向绿色发展领域聚集,持续加大对绿色发展的支持力度。
统计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山东省绿色贷款余额达10225亿元,同比增长62.1%,高于全部企业贷款增速49.8个百分点。截至6月末,全省“十强”产业的绿色贷款余额5301亿元,同比增长31.9%,其中,制造业企业绿色贷款余额1369亿元,同比增长102.6%;高技术企业绿色贷款余额981亿元,同比增长72.9%。截至6月末,全省“两高行业”绿色贷款余额609亿元,同比增长122.3%;高碳行业绿色贷款余额790亿元,同比增长77.9%。
推进金融改革发展 与新旧动能转换良性互动
2022年上半年,山东金融业增加值达2641.1亿元,同比增长5.41%,占GDP的比重为6.33%,比2021年年末提高了0.43百分点。现代金融服务业是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优先发展的“十强”产业之一,同时也是保障和带动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力量,推进金融改革发展与新旧动能转换良性互动,对更好促进新旧动能转换意义重大。
2014年以来,山东努力打造区域金融改革试验区“金字招牌”,先后成功获批青岛市财富管理、临沂市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和济南市科创金融3个国家级金融改革试验区,威海市争创国家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工作正有序推进。当前,山东各地区域金融改革持续加速,彰显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活力,有力夯实了金融服务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基。
相关统计显示,自获批以来,青岛市以财富管理改革创新引领金融业发展,积极探索中国特色财富管理发展之路。在最新一期全球金融中心排名中,青岛排名第38位,已第11次进入全球金融中心排名前50。2021年末,试验区财富管理资产总规模2.5万亿元,同比增长39%。
临沂市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改革试验区创建一年多来,在涉农抵质押物创新、金融辅导和管家服务、特色农业保险发展、涉农信息共享共用等方面推出一批改革举措,形成一批创新案例。2022年4月,试验区顺利通过中期评估。截至今年6月末,临沂市涉农贷款余额3366.4亿元,比试验区批设前增加719.6亿元;新增涉农贷款比重为51%,高于全省11.7个百分点。
2021年11月,全国首个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落地济南。专家表示,济南作为黄河流域中心城市,在济南建设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有助于充分发挥金融在新旧动能转换中的战略支撑作用,促进科技创新与金融深度融合发展,为金融支持新旧动能转换闯出一条新路子。截至今年5月末,济南市科创企业贷款户数和余额分别同比增长17.9%、44.5%。
“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回望十年,山东一直在转方式、调结构上不懈努力。2022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定不移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聚焦“五年取得突破”目标,精准管控“两高”行业,整体提升先进制造业,做强做大工业互联网。当前,山东新旧动能转换正在强势突破,如何在保持金融业自身平稳健康发展的同时,继续支撑、促进、带动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是全省金融部门必须答好的考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