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行西藏阿里地区中支推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近年来,人行西藏阿里地区中支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落实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及金融支持西藏高质量发展座谈会精神,进一步提升做好人民银行工作的政治站位,胸怀“国之大者”,推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突出创新发展理念,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西藏圣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是一家专司工程建设的小微企业,在中标阿里地区市政建设项目后因周转金不足犯了难。针对这一情况,建设银行阿里分行第一时间向该公司介绍税易贷,基于其良好的纳税记录,提供了200万元的流动资金贷款,解了燃眉之急。近年来,人行阿里地区中支突出信贷调控,推动总量和结构持续优化。从总量看,2021年,阿里地区社会融资规模实现77.89亿元,同比增长11.43%;从结构看,2021年,对实体经济发放的贷款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76.98%,居民贷款占53%,小微企业贷款占44%。
强化协调发展理念,提升金融普惠水平。桑巴是革吉县公前村“三农”综合金融服务站工作人员,他说:“服务站年均业务量达到90余万元、接受金融咨询2000余次。牧民斯达的孩子在成都上大学,给孩子寄学费、生活费都是通过服务站,很方便。”在推动金融服务可得性提升上下功夫是人行阿里地区中支优化金融服务的重要举措。桑巴说的就是人行阿里地区中支推进金融改革“四小”机制之一的小型金融服务点,服务点堪称“村里的小银行”,可提供转账、汇款、取款等基本服务。除此之外,还有“小额信贷政策、小型担保基金、小额政策保险”等其他机制,主要运用大数据技术,挖掘客户信贷潜力,为小微企业、农牧民提供免抵押、免担保的小额贷款。当地建立县域“三农”信贷风险补偿基金,为个人、专合组织、中小微企业提供风险补偿,小额政策保险可为农牧民生产生活提供风险保障。
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支持生态文明建设。国网阿里地区供电公司在噶尔县左左乡巡检配电线路,牧民扎西说:“以前用太阳能发电设备不仅负载小、还要看老天脸色,现在用了电网方便多了。”阿里与藏中电网联网工程是西藏自治区“十三五”时期重大工程项目,于2020年12月31日竣工,解决了阿里电力孤网运行的局面。近几年,建设银行阿里分行为农村电网改造提供了1亿元贷款,使得电力输送到了偏远农牧区。电网的广泛覆盖是西藏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政策要求、抓民生工程的重要决策部署,电网覆盖后农牧民使用柴薪、牛粪的需求大大减少,高原植被得到了有效保护。截至2022年4月末,人行阿里地区中支为13家重点支持企业建立绿色金融专项服务档案,全地区绿色贷款余额6.08亿元。
深化开放发展理念,强化内外经济联动。阿里地区的冈仁波齐神山和玛旁雍错是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普兰县巴嘎乡岗莎村位于神山脚下,村委会主任久美多吉说:“以前来阿里的印度香客要把外币兑换成人民币需要在乃堆拉山口进行,现在建成了塔尔钦国际旅游小镇外币兑换点,老外表示非常方便。”阿里地区外汇管理局用时3年,于2019年在中国银行阿里分行的支持下在塔尔钦建成外币代兑点。虽然现在跨境旅游受到了影响,但是旅游小镇村民还是非常看好前景,向有关部门提出希望在疫情期间代兑点能够继续运行下去,为疫情结束后旅游恢复蓄积力量。人行阿里地区中支与商贸、口岸、海关等部门配合落实边境小额贸易支持政策,引导普兰口岸内非居民商户人民币、外汇双向计价结算。
注重共享发展理念,深化金融供需平衡。尼吉拉姆是噶尔县典角村人,小时候因车祸落下了残疾,但没有对生活失去希望,自力更生是她的信念。2012年来,她通过农业银行扎西岗乡营业所贷款做生意,2016年,又从农行阿里分行申请到了城乡妇女创业贷款,把小商店一步步建成了超市,年均纯收入超过了1万元。近年来,阿里积极构建“竞争性、多层次”的金融组织体系,金融机构增至11家,在村一级建成“三农”金融综合服务站112个,每万人拥有银行网点数0.39个,金融机构布局与人口、城乡体系匹配。截至2022年4月末,全辖涉农贷款余额达26.77亿元,户均贷款余额突破7.8万元,有力支持了农牧民扩大生产、改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