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保贷”夯实种业发展坚实之基 江西省萍乡市创新金融产品支持种业振兴

发表时间: 2022年03月30日 编辑录入: 来源: 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阳春三月,天气晴好。在“中国杂交水稻制种之乡”——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排上镇,金灿灿的油菜花在田野中热闹绽放,制种田边一排农人铜像演绎着从播种到收获的景象。与此同时,萍乡市当地农户们正在千里之外的海南南繁制种基地忙碌,两个月后他们将回到萍乡开启新一轮的水稻制种。一年两轮,如候鸟般在萍乡和海南来回穿梭已有近50年,从最初400人的队伍到每年近万人的迁徙,让以萍乡制种人为代表的江西南繁专业队伍成为海南杂交水稻制种的主力军。他们在海南的制种面积常年稳定在10万亩左右,占全国南繁总面积的85%,加上本地制种面积7万亩,萍乡年制种量占全国供种量近20%,是名副其实的“制种大市”。

农为国本,种铸基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要装自己的粮食。种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金融支持情况如何?全面实施种业振兴还有哪些方面需要进一步提升?日前,《金融时报》记者专程来到江西省萍乡市追溯育种踪迹,寻找思路和答案。

“制种强市”雏形初显

“水稻制种看南繁,南繁制种数萍乡”。萍乡制种产业是中国杂交水稻育种昂首阔步、推进种业现代化进程的亲历者、见证者。

萍乡是江西的“西大门”,地处江南丘陵地区,是农业基础比较差的老工业城市。上世纪70年代,在杂交水稻专家颜龙安院士、全国劳动模范张理高等老一辈专家带领下,当地农民开始像候鸟一样来往于萍乡和海南两地制种,从最初的人工稻苞剥叶授粉,到现在的实时天气监测、工厂智能育苗、机械插秧与收割、种子烘干车间、智能育苗工厂等一整套机械化工序,在摸索中不断创新的萍乡制种人凭借技术好、能吃苦,实现了水稻制种亩产量从初期的十几斤,到现在的近400斤,并且囊括了全国所有杂交水稻新品种推广前期生产试制的重要环节,成为全国“代制”产业一个响亮品牌,也见证了我国杂交水稻半个世纪以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劣到优的巨变。

在新时期粮食安全新战略的引领下,萍乡有资金、有技术的制种大户看中家乡与海南制种季节的时间差,在夏季回乡制种,带动本地制种产业迅速发展。目前,萍乡有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制种专业合作社6家;100多名专业制种户。为国内50余家种子企业从事委托制种生产,从业人员近万人,年带动农民增收1亿元。随着水稻制种业在萍乡现代农业发展中逐渐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萍乡“制种强市”雏形初显。2021年,萍乡发布《关于支持制种产业发展若干实施意见》,提出要打造全国杂交水稻制种主要生产基地,力争到2025年实现南繁和本地制种产业总面积30万亩。

“订保贷”应运而生

“订保贷”的创新源于产业发展的需求。目前,萍乡市辖内银行机构发放制种产业贷款208笔,余额共计1.25亿元。据测算,萍乡市制种平均每亩投资成本约为2500元,随着制种规模扩大,制种大户和合作社对资金的需求将大幅提升,要推动当地杂交水稻制种产业迈向新台阶,金融创新势在必行。

2021年,人行萍乡市中支联合当地农业农村局、金融办、财政局、银保监局出台《金融支持萍乡市种业发展实施方案》,并针对制种行业存在的季节性资金需求大、上下游关联性强、抵押担保缺乏等融资困境精准施策,为种业企业、合作社、制种大户定制专属“再贷款+银行+订单+保单”信用融资模式——“订保贷”。

无须抵押担保是“订保贷”与现阶段种业金融产品最大的不同。制种户凭借与大型制种公司签订的委托制种订单以及在生产前购买的足额财政补贴保险单,即可向市制种协会备案登记并申报融资需求,由制种协会审核后向合作银行推荐名单,银行按照订单耕种面积以及生产成本的40%核定授信额度,为符合条件的制种户发放最高不超过200万元的信用贷款。同时,人行萍乡市中支设立再贷款专项额度,采取“先贷后借”模式为合作银行提供配套资金支持,推动“订保贷”年利率降至5.5%。

保险产品的引进是“订保贷”有效运作的关键一环。为有效降低贷款风险,人行萍乡市中支与当地种业协会、银保监局、银行机构、保险公司反复论证协商,明确“订保贷”制种户申请贷款时必须签订将制种订单货款和保险理赔资金优先用于偿还银行贷款的承诺函,并设立专项资金账户,由制种协会进行见证、约束和监督;同时,将“订保贷”制种保险的受益人明确为合作银行,即在投保制种户因意外灾害等事件无力还款时,保险公司将保险理赔资金直接偿付制种户所欠贷款。此外,为了减轻制种户购买保险负担,萍乡市已确定实施制种保险补贴政策,增加市财政补贴农户10%,并为制种户增加水稻制种补充商业保险,制种户只需承担其中15%。


多方合力共促种业振兴

在错过了制种融资周期的情况下,2021年,“订保贷”发放20笔,金额共计1165万元。萍乡农商银行副行长段莉向《金融时报》记者表示,今年制种协会提供的“白名单”数量明显增多,近期他们还在推动“订保贷”在海南复制落地,预计今年仅萍乡农商银行的“订保贷”就将突破5000万元。刚起步的“订保贷”在萍乡引发广泛关注,不仅获得制种户、企业、政府的认可与好评,而且为种业授信的模式探索,乃至订单式农业的金融支持都提供了宝贵经验。

采访中记者感受到,“订保贷”与其说是信贷模式,实则更像一个整合有效资源的平台,与“几家抬”政策合力有异曲同工之效。在这个平台上,有各部门协调联动,有信用信息共享,有政策评估监督,有风险分担奖补,这些跨部门合力凝聚在一起,形成一整套综合配套机制,为萍乡种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力。

萍乡最大的制种企业江西天涯种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少虎告诉《金融时报》记者,随着“订保贷”的全面推广,当地制种行业整体金融意识得到提升,营商环境明显改善。近年来,萍乡制种户的保险意识也大幅提升。《金融时报》记者从太平洋财险萍乡分公司了解到,目前,萍乡制种保险农户参保率达100%。当地多家金融机构也开始尝试为种业发展提供信用类金融产品,如供应链融资、银担合作类业务。与此同时,政府部门在支持制种产业发展方面出台的包括设立种业发展基金、成立种业协会等举措,也为当地种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

在谈及“订保贷”下一步运用推广时,人行萍乡市中支行长刘德林认为,“订保贷”带来的更多是一种思维模式的改变。在他看来,其应用推广不应只局限于制种产业,在农业生产领域还有很多可以将订单和保单结合起来的地方,关键是要群策群力搭建起能形成合力的有效平台,才能在助力产业发展、推动乡村振兴中取得实效。


主办: 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金融委员会办公室 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金融工作委员会 宁夏回族自治区地方金融管理局

地址:自治区人民政府院内东配楼304、305室(宁夏银川市兴庆区解放西街361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6400000043 宁ICP备1300133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