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忠开源融资担保公司倾心倾力倾情擦亮 “普惠金融为民底色”
2023年,吴忠开源融资担保有限公司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提升年活动实施方案》,扎实开展市场主体“纾困解难”行动,厚植“助小微、扶三农、促转型、惠民生”服务理念,通过发挥增信分险作用、疏通信贷通道、打通融资关节,在稳步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及助推产业发展、农民增收、乡村振兴上勾勒出浓墨重彩的金融底色。截至10月末,在保余额82958.75万元,其中,新增担保额占总在保余额的86.39%,取消反担保业务在保余额占总在保余额的66.07%。
一、打好基金“组合拳”,增强实体发展新动能。一是聚焦支小支农主业展现新作为。聚焦区域资源优势,积极服务于重点领域、重点项目和重点产业建设,不断提升运用担保基金撬动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全市产业发展的成效。截至10月末,担保贷款平均放大倍数达3.82倍,其中,运用科技基金撬动放大石嘴山银行信贷规模9.43倍,运用小微企业基金撬动放大农商行信贷规模8.95倍,运用奶产业基金撬动放大农商行信贷规模4.35倍。二是聚焦科技关键领域实现新突破。推广“科技担”产品,运用“科技+”的基金组合模式,为鑫浩源生物科技、红山河、君星坊等8家科技企业提供担保贷款510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4.39%,其中,某碳基材料公司增加授信额度高达1000万元,助力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三是聚焦奶业发展难题彰显新担当。面临奶业“成本高涨、奶价下行、经营亏损”的生产困境,公司为提振产业发展信心,应保尽保、应担尽担,拆解原有部分“互保链”风险,充分运用挤奶设备、土地经营权质押和自然人反担保等方式加大融资支持,对优质奶企采用“奶产业+”的基金组合模式增加授信额度至1000万元,对从事奶牛养殖、青贮种植等个人担保贷款额度增加至200万元,多措并举助力奶业“爬坡过坎”。截至10月末,奶产业全产业链上在保余额50512万元,占比达61%,减免担保费553.43万元。
二、唱响银担“协奏曲”,构建普惠金融新机制。一是探索“白名单”灵活模式授信。持续优化《“白名单”企业实施管理办法(试行)》,将产业带动能力强、经济效益高、发展前景好、信用记录优、有融资增信需求的13家优质企业纳入公司“白名单”,联合合作银行开辟绿色通道服务。红山河、鑫浩源生物科技、沃野牧丰等采取商标权、“新三板”股权质押等权利融资方式,鸿德瑞、茂鑫通等采取生产设备、交通运输工具、供应链、活体等融资方式,灵活设置反担保,引导企业诚信经营。二是推动“小额批量”传统模式授信。联合银行分别前往利通区渠口村、南梁村、良繁场等乡村振兴担保服务点,持续拓展30万元内取消反担保措施的纯信用批量担保贷款业务,引导信贷资金投入农业农村,为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小微农业企业等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主体提供信贷担保服务。截至10月末,30万元内纯信用担保贷款3376户、金额49246万元。三是落实“见贷即保”新型模式授信。坚持传统业务和批量业务相补充,有序拓展宁夏银行、邮储银行、石嘴山银行3家批量业务合作银行,积极推广银担“总对总”批量担保业务,建立“专人服务、专设通道、快速审批”服务渠道,为普惠主体提供流程更简、服务更优、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的融资服务,确保金融“活水”惠企万家、融通百业。截至10月末,送达“总对总”批量业务担保确认函406笔,推荐金额12097万元;实际放款256户,金额9154万元。
三、政策宣传“广覆盖”,推动稳存扩增新成效。一是设立“担保服务日”。依托农村商业银行、邮储银行等合作银行机构网点多、渠道广等优势,联合开展“送政策、送产品、送服务”活动6次,先后分别前往北湖花园沿街、乡村振兴担保服务点、金银滩瑞然居葡萄观光采摘园等地,扎实推进走街串巷、整村推进、调查摸底、信息建档等工作,宣传推广“乡村振兴担”“奶产业担”“科技担”“批发零售担”“餐饮担”等8项特色服务产品,同时,新增河渠拜村、秦坝关村2个乡村振兴担保服务点,“零距离”服务打通融资“最后一百米”,帮助市场主体“深知、细解、活用”担保政策。截至10月末,“六特”产业业务量占在保余额的66.35%。二是打造“移动广告牌”。丰富担保政策宣传方式,面向6家合作银行及其营业网点,工业园区各企业及孙家滩、五里坡等生态养殖基地,综合运用重点走访、业务交流及发放宣传折页、宣传手提袋、宣传纸杯等方式,打造“移动的广告”,进一步增进政策宣传在实体经济中的穿透力、影响力、号召力。三是采取“两条腿走路”。坚持稳存量、拓增量。一方面,积极与合作银行对接,对于续保客户提前调查,了解续贷意愿,手续前置,缩短流程,提高放款效率;对于新增客户,充分发挥公司“一对多”的优势,转守为攻,让客户挑选贷款机构的同时匹配公司担保特色产品,多措并举满足客户融资需求。另一方面,全面把握新挑战、新机遇,启动2024年“融资增信 春风行动”开门红计划,建立协同联动工作机制,全员下沉,集体出动,靠前服务,分组拓客,以实干快干发起冲锋,全力以赴推动实现2023年圆满收官、2024年“开门红”。
四、防范管控“无死角”,筑牢金融风险新屏障。一是强化风险管理意识。利用“青年业务讲堂”、干部理论学习会等形式,每周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认真学习《融资担保行业法规政策制度汇编》《国家融资担保基金文件汇编》《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合规操作指引》等行业“必学篇目”,及《中国担保》杂志中案例分析、成功经验和典型做法,开展担保业务、风险防控等知识测试9次,引导干部职工平衡好公司业务规模、风险控制和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做到“知行合一”。二是开展存量风险排查。着力打造良好的企业风险文化,建立“三全”(全面的风险意识、全过程的风险管理、全员参与的风险管理)风险管理体系,强化担保部、风险管理稽核部、法务及资产管理部“平行制衡约束机制”,联合开展在保客户存量风险排查,特别是及时跟踪、调查和分析孙家滩、五里坡及青铜峡周边养殖牧场等在保企业的履约意愿、履约能力、经营情况,全面分析和评估潜在风险,切实将风险“关口”前移。截至10月末,保后跟踪率达100%,做到一个不漏、一个不少。三是健全完善制度机制。印发公司《2023“合规管理强化年”工作实施方案》,制定《合规管理制度(试行)》《合规操作指引(试行)》,修订公司《担保业务管理制度》,坚持从流程细节抓起,定期开展保后回访记录检查,建立《担保项目保后检查发现问题登记表》,加强对担保前的尽职调查、担保中的流程控制、担保后的监管检查,全流程防控风险。
下一步,公司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服务实体经济上,大幅拓展新型银担“总对总”批量担保业务,推动普惠金融服务增量扩面、降本增效,持续发挥财政资金放大器和稳定器的作用,努力实现“小担保”撬动“大资金”“微服务”改善“大环境”,倾心倾力倾情擦亮“普惠金融为民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