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党委金融办:金融潮涌润塞上 创新蝶变振乡村
在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中,金融成为重塑乡村格局的关键力量。近年来,自治区党委金融办积极引导全区金融机构,在驻村帮扶、产业发展等领域持续发力,成果显著。多样化金融产品与创新服务模式,如清泉般滋养乡村发展,从支持农户创业、推动产业升级,到完善金融生态、促进城乡融合,金融服务全方位激活乡村内生动力。信用贷款解农户之急,产业链金融助特色产业崛起,金融科技带来便捷体验,深刻改变了乡村经济与社会生态。这些创新实践为乡村注入新动能,支撑乡村振兴目标实现。黄河农村商业银行推出的“新农快贷”,正是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写照,其创新模式、便捷服务与有力金融支持,有效解决农户和新市民融资难题,推动乡村振兴加速前行。
从“资金短缺”到“产业升级”的个体蜕变
自2020年以来,黄河农村商业银行通过实施整村授信工程,实现宁夏全区所有行政村授信全覆盖,向48.8万户农户授信794亿元,授信户数占全区农户总数的56.2%。整村授信阶段性结束后,黄河农村商业银行聚焦破解农村空心化导致金融服务覆盖难问题,通过银政合作,依托科技赋能,创新推出农户专属信贷产品“新农快贷”,打破传统金融服务的时间和空间限制,为空白客户、外出务工农户、新市民群体等客群提供信贷资金支持。
永宁县闽宁镇武河村养殖户马福奎的致富路,是“新农快贷”赋能农村家庭经济的典型缩影。2024年,他计划扩大养殖规模,通过“新农快贷”线上通道,在申请当天就获得9.3万元信用贷款,叠加10万元富农贷,不仅完成养殖设施升级,还实现“玉米—肉羊”循环种养模式,年养殖成本降低30%,家庭年收入从8万元跃升至15万元,成为村里多元发展的榜样。如今,马福奎的家里也重新装修,夫妻俩正商议购置新家具,他们的收入越来越高,日子也越过越好。
马福奎实实在在的变化,蕴藏着金融助力乡村的门道。“新农快贷”通过“无需资料、无需见面、无需担保”的模式,打破了传统金融服务对抵押物和复杂手续的依赖,让资金需求迫切的农户能够快速获得支持。该产品依托大数据和科技手段实现精准授信,能够有效评估农户信用风险,在控制风险的同时提升服务效率。多元化的金融产品组合满足了农户不同阶段的发展需求,从初期创业的启动资金,到产业升级的扩张资金,形成全周期的金融服务链条。这种模式不仅解决了农户的资金难题,更激发了乡村个体的创业活力。
从“单点经营”到“集群发展”的生态蝶变
在平罗县通伏乡五香村,41岁的曹彦荣正操控着无人机在500亩水稻田上方来回穿梭,均匀播撒化肥。一趟作业仅需两三分钟,效率是传统人工的数十倍。谁能想到,这位当地小有名气的“飞防达人”,5年前还只是个靠单架无人机“单打独斗”的创业者。
2018年,曹彦荣敏锐捕捉到农用无人机作业的广阔前景,毅然投身相关技术的学习。2019年,他购置首架无人机开启创业之路,但受制于资金短缺,业务始终难以拓展。转机出现在2023年,经黄河农村商业银行客户经理走访对接,曹彦荣通过“新农快贷”获得5万元纯信用贷款。这笔“及时雨”般的贷款不仅让他购入新设备,更帮助其成立宁夏飞润航空科技有限公司,逐步打开市场。
随着业务量激增,2024年他再次申请30万元贷款用于扩大经营,购置新型植保无人机、扩充农药储备。如今,他的无人机数量从最初的1架增至7架,服务范围覆盖周边多个乡镇。“多亏了这笔贷款,让我抓住了发展机遇。”曹彦荣感慨地说。金融赋能不仅让他实现了个人创业梦想,更带动周边村民就业,让以种植业为主的通伏乡从传统农耕向智慧农业转型。
从个人突围到集群发展,彰显出金融“活水”精准滴灌的力量。首先,创新金融产品以低门槛、纯信用的特性,精准解决创业者起步阶段的资金痛点,为产业发展培育“种子选手”。其次,持续的信贷支持形成“接力棒”效应,伴随企业成长不断追加授信,满足其不同发展阶段的资金需求。最后,“头雁效应”成为产业集群发展的催化剂,单个创业者的成功经验得以复制推广,吸引更多要素集聚,推动乡村产业从“零星火苗”发展为“燎原之势”。这种从个体突破到群体发展的模式,为乡村特色产业培育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金融“活水”的精准滴灌,充分激发了乡村产业发展的强大内生动力。
从“银行实践”到“全区范式”的模式创新
在宁夏普惠金融发展进程中,黄河农村商业银行“新农快贷”的探索只是一个生动注脚,背后是自治区党委金融办统筹引领全区金融机构协同创新的结果,共同构建起可复制、可推广的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范式。
自治区党委金融办发挥统筹协调作用,牵头搭建政银企沟通桥梁,推动建立常态化的涉农金融服务对接机制。定期组织举办银企对接会,将分散的农业经营主体需求与金融机构供给精准匹配。同时,引导金融机构深挖“三农”主体融资需求,根据农业生产周期和季节特征,优化金融产品服务,形成“熟人+担保+协会”的信用帮扶小组及“银行+涉农企业+已脱贫户”等一系列特色化、差异化、专属化金融服务模式,为涉农主体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融资支持。
在科技赋能方面,我区鼓励金融机构加大科技投入,构建覆盖全区的农村信用信息数据库,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对农户和农业企业的精准画像与信用评估。这不仅提高了贷款审批效率,还降低了金融风险,让金融服务更高效、更安全地触达乡村。
在产品创新领域,全区金融机构“百花齐放”。宁夏银行推出“乡村振兴成长贷”,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农业项目给予梯度授信;石嘴山银行打造“农业产业链金融包”;黄河农村商业银行推出“黄河农e贷”,涵盖支付结算、保险保障、供应链融资等综合服务,满足农业全产业链发展需求。
全区普惠金融走出了一条“政策引领、科技驱动、产品多元、协同发展”的创新之路,凝结成独具特色的“塞上普惠协同模式”,为乡村振兴源源不断地注入金融动能,为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提供了宝贵的“宁夏经验”。
从阡陌田野到产业集群,从单点突破到全域革新,宁夏以金融创新为笔,在塞上沃野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塞上普惠协同模式”突破传统藩篱,汇聚政银企社合力,为全国乡村振兴提供“西部样板”。这份答卷,既是时代赋予的使命担当,更是向高质量发展征程迈进的铿锵序曲。